發布時間:2025-08-14 06:09 文字大小: [ 大 中 小 ] 瀏覽次數:
“一帶一路”沿線的埃及,阿斯旺省科姆翁布地區的沙漠中,一座大型儲能電站正重塑當地能源格局。上能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供貨的埃及Abydos 150MW/300MWh大型儲能電站近日成功并網投運。“即便在50℃的極端高溫風沙環境下,電站搭載的智能風冷溫控系統仍能保障設備高效穩定運行,有力支撐當地電壓穩定。”上能電氣相關負責人介紹道。
作為高端裝備產業園的明星企業,上能電氣的成長軌跡正是惠山區踐行“產業集群+特色產業園區”發展路徑的生動縮影。近年來,這片土地以“13+N”特色產業園區為骨架,在“三新四強五未來”賽道上加速奔跑。今年上半年,全區特色產業園區產出規模達594.5億元,同比增長8.9%;截至去年底,占全區面積8.8%的產業園區,貢獻了40.3%的規上工業營收,已然成為驅動區域經濟的強大引擎。
高點定位
瞄準“三新四強五未來”
“2012年剛來時,我們租了間1600平方米的小廠房,十幾個人擠在一塊兒畫圖。”站在占地120畝的新廠區內,上能電氣相關負責人感慨道。從單一的逆變器產品,到如今覆蓋全球的儲能系統解決方案,從年產值10億元到劍指百億元,企業的每一步躍升,都踩準了惠山產業轉型的節拍。如今,他們已在印度等地建起海外工廠,產品遠銷40多個國家,“中東的光伏電站、歐洲的儲能項目,到處都能看到‘惠山造’的標簽。”
“我們園區前身是風電科技產業園,最早就靠幾家風電設備企業撐場面。”高端裝備產業園總經理王振華領著記者穿梭在園區中,指著連片的標準化廠房介紹:“現在不一樣了,以上能電氣為龍頭,已帶動20多家配套企業集聚,形成了從核心部件到系統集成的完整鏈條。”以高端裝備產業園為例,其聚力打造五大片區,分別布局新材料設備和環保設備產業、智能制造產業、風電和儲能等產業、工業機器人產業以及科技創新和公共服務機構五大細分方向。其中在智能制造領域,預計到2030年將形成百億級光子制造產業集群。
放眼整個惠山區,特色產業園區的建設彰顯出高瞻遠矚的規劃與精心細致的布局。按照“突出特色、錯位布局、協同發展”原則,惠山區正加快編制《惠山區先進制造業特色產業園區發展規劃(2025—2030)》。惠山區工信局園區辦負責人介紹,目前全區共布局13個特色產業園區,其中生命科技、高端裝備、汽車及零部件、數字信息、智能裝備、量子科技6個產業園已建成運營;航空航天、集成電路、循環經濟、人形機器人、未來健康科技等7個產業園正在加快建設,如人形機器人產業園一期主體結構已完成精裝修,二期主體結構完成45%,三期土建施工圖已敲定;航空航天產業園201畝先導區的17棟工業載體及配套設施已全部封頂;集成電路產業園則積極推進重大項目一期303畝地塊規劃及項目建議書編制工作。
在13個特色產業園區基礎上,惠山區還規劃了N個產業園,目前已確定新材料產業園、綠色航運交能融合產業園、氫能產業園、現代輕工產業園,通過“13+N”的園區體系,實現對“三新四強五未來”產業集群的全覆蓋。
重大項目
為園區注入澎湃動能
“這是全球首個量產鎂鋁合金殼體的雙電機總成。”在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園的星驅科技,工程師向記者展示剛下線的TL300電驅系統。這款創新性采用鎂鋁合金殼體的超輕雙電機產品,憑借卓越性能助力領克900 2.0T探索版解鎖華爾茲掉頭、蟹行模式等多元駕駛體驗。作為園區“當年簽約、當年開工、當年結頂、當年投產、當年開票”的百億項目,星驅科技持續拓展海內外客戶并積極擴產,今年訂單量同比翻番,生產線24小時不停歇,以“星驅速度”向全球客戶交付可靠產品。
重大項目是園區發展的“壓艙石”。在“13+N”特色產業園區中,41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如同41臺引擎,為園區發展注入強勁動力。在上汽大通無錫基地的新能源車間,工人正為GST系列車型安裝電池包,這條去年剛投產的生產線,預計今年能新增產值18.7億元。
今年以來,惠山區各特色產業園區共推進億元以上工業項目41個,總投資497億元,年度計劃投資額63.2億元,目前已完成51.4億元,投資進度達81.3%。如今,已有12家園區引入科研院所,9個園區的主導產業營收占比超50%。
科創載體
激活產業升級“智慧基因”
“我們對空客320裝配線上的15種飛機裝配型架用鈑金制造和11種彎管零部件的工藝進行了優化,顯著提高了裝配效率和精度。”近期,在航空航天產業園,無錫航空發動機基礎部件產業創新研究院的工程師們,為惠山高新區一家傳統制造企業生輝機械開展技術攻關。這個落戶惠山高新區的研究院,近年來已突破16項關鍵技術。
通過科創載體與特色產業園區的一體謀劃,惠山區構建起“孵化器—加速器—特色產業園區”的產業創新孵化鏈條,激活了產業升級的“智慧基因”。天津大學無錫研究院、同濟大學同惠研究院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;惠山高新區著力建設無錫航空發動機基礎部件產業創新研究院、先進渦輪動力技術與裝備研究所,推動空天和智能裝備產業進步;前洲街道加快量子科技產業園三期研發載體建設,鼓勵量子研究所向量子計算、量子通信等領域延伸……這些創新平臺的建設,為惠山區產業升級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技術支撐。
惠山區各特色產業園區還設立了總規模超100億元的產業基金,其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園產業基金規模達25億元,已投資天奇重工、金衛星、星驅科技等園內企業。
項目入園并非“撿到籃里都是菜”,而是必須聚焦主導產業,在資源投入、技術水平、潛力空間、市場前景等方面反復權衡。為讓更多“三新四強五未來”產業項目進駐園區,今年以來,惠山區在“騰籠換鳥”上持續發力:高端裝備產業園盤活圓通地塊、達美地塊等,推動寶灣296畝區域改造升級;生命科技產業園清退低效企業3家,釋放載體面積4976平方米,同時引導現有承租企業騰讓部分載體,再釋放面積3362平方米;智能電氣產業園擬外擴219畝,已啟動拆遷;未來健康科技產業園正加速推進5.1萬平方米二期工業廠房建設……今年全區累計出讓工業用地523畝,其中特色產業園區項目用地342畝。
來源:無錫日報
當前位置:













